經過ICTC2013,不論廣電運營商還是硬件廠家,都已經達成一個共識,廣電必須發展DVB+OTT以應對用戶的流失。隨著4G時代的來臨及HEVC等新一代編碼技術的成熟,在網絡電視占用更少帶寬的同時將獲得更高的清晰度,直播電視將在多屏終端呈現,甚至可以開展超高清電視業務。中國移動獲得固網牌照又將刺激寬帶提速,帶寬成本下降,OTT TV電視將具備更好的網絡環境。技術的發展改變著電視的傳播方式,也改變了電視終端的定義,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所有能夠聯網的終端都變成了電視終端,與高度封閉發展的廣電數字電視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但是,只要電視運營商與時俱進,改變高度封閉的技術模式,與互聯網融合,OTT的迅猛發展并不是DVB時代的終結,筆者就以下十個問題進行了思考。
1、OTT業務的定義。
對比廣電的有線數字電視節目,很多人將OTT理解成網絡電視。但對互聯網業界而言,OTT業務涵蓋的范圍很廣,它包括各種網站、網絡游戲、網上購物、網上銀行、即時通訊等等一切可以利用互聯網完成的業務,都可以稱之為OTT。所以,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主營業務都可以稱之為基于互聯網的OTT業務。總而言之,OTT就是幾乎所有通過互聯網開展的業務。如果你對上述OTT概念表示認同,那么DVB+OTT就是從廣電角度所談的三網融合了,整個廣電產業關注DVB+OTT實際上就是關注到了廣電三網融合的關鍵之處。
有了這個概念,就知道開展增值業務必須在一個開放的網絡和終端環境中進行,也就找到了廣電在封閉的系統中開展的長達十年的增值服務卻沒有實質性進展的原因。
在互聯網業界看來,發展OTT必須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DVB是對互聯網業務的補充,這也是DVB產業與互聯網產業體量懸殊的必然結果,這種混合業務是OTT+DVB。如果廣電不開放,他們還可以選擇電信的IPTV發展OTT+IPTV。隨著4G以及寬帶的提速,電視應用將是普及4G的助推劑,所以4G時代不需要DVB的參與,已經可以實現全三網融合了。從充滿活力的互聯網公司的表現,就可看出整個廣電產業界的危機可能將要來臨。
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精神,以及剛剛結束的首屆網絡視聽大會官方所傳遞出來的對網絡電視支持的聲音表明,廣電網絡結束壟斷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已成必然。
2、廣電開展DVB+OTT業務必須基于智能終端,而且要中立。
互聯網產業的成功基于兩個硬件基礎,一個是互聯互通的網絡,另一個是通過互聯網連在一起的高性能終端。這些終端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是中性的PC,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各種類型的中性的智能終端。
之所以稱之為中性,是因為網絡和終端都具有開放透明的技術標準,容易形成規模化市場,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產業的創新。
目前各種智能終端全球的擁有量超過60億臺(參見《深度分析廣電面臨的危機》),且全部具備網絡電視終端的功能,已經建立起了一個覆蓋面廣泛的應用軟硬件分離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市場。而全球廣電DVB終端的數量與之相比差距懸殊,并且幾乎全部是非智能化機頂盒的形態,正迫使美國運營商準備放棄機頂盒將電視直播業務向智能終端延伸。
從模擬到數字轉換的過程中,十幾年來有線電視被封閉私有的技術分割成了一個個市場孤島,定制的機頂盒變成電視運營商的收費工具,對用戶提供常年不變的服務,對用戶的增值服務主要是無處不在的廣告。電視數字化進程已接近尾聲,機頂盒出貨量開始下滑,這個被控制的市場規模正萎縮,大大降低了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但能夠加載OTT TV的智能終端卻在高速增長,人們可以看電視的終端已經多元化,在與OTT機頂盒高性能的懸殊比較下,單純的DVB機頂盒勢必加速萎縮,技術發展方面進入惡性循環。
互聯網及終端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管控會阻礙產業的發展。比如,市值曾經高達2000億歐元的諾基亞,因為擔心采用Android而降低控制力,結果幾年之內縮水上千億歐元,2013年被迫低價出售。即使創新力極強的蘋果,也因為控制欲太強導致產業封閉,市場份額快速下滑。對于市場正在萎縮的廣電終端產業,繼續采取技術封閉或其它限制,取得成功的機率不高。
鑒于此,很多廣電開始意識到封閉的技術體系根本無法在網絡、終端、生態環境中建立產業優勢。在通過智能終端開展DVB+OTT混合業務的時候才意識到,早在2006年,美國廣電DVB就有一個與互聯網融合的機會,但遺憾的是這個勢頭被欲通過黑盒技術控制產業鏈的CA公司扼殺在萌芽狀態。(見《下載CA在美國的艱難歷程》)
3、4G牌照的發放及移動獲得固網牌照對廣電的啟示
中國移動作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運營商,承擔了我國4G標準的實施,并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TD-LTE 4G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極力推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使用TD-LTE標準。最終,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三大運營商發布了TD-LTE 4G牌照。若按照廣電長期養成的對機頂盒實施管控的傳統思維,中國移動的這種行為顯然難以理解。
按照傳統,廣電運營商習慣采用黑盒技術,甚至有的還打算在機頂盒芯片上設置安全啟動,讓機頂盒只能在自己網絡里使用,對機頂盒產業做出種種限制,此種行為與運營商寄希望于終端市場化相矛盾。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作為世界第一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的用戶數量超過7億,比聯通、電信的用戶總和還要多,對產業鏈及市場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即使獨自發展TD-LTE技術也應信心滿滿,在TD-LTE中設置黑盒,支持TD-LTE的手機只能入移動的網絡,由移動獨家享用,進而讓整個產業鏈為中國移動服務。
但是,熟悉3G產業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3G標準讓作為世界老大的中國移動使盡渾身解數,在TD-SCDMA網絡上進行了巨額投資,對終端芯片和整機廠家進行巨額補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步履艱難。如果按照每個用戶3年換一個手機估算,中國移動的用戶每年更新手機數量至少2億部。即使這樣,中國移動在發展TD-SCDMA的時候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見,一個產業鏈的完善需要各個環節協調配合,并投入大量資源才能逐步完善。
反觀廣電終端產業,每年的機頂盒銷量不到0.3億,而且被分散到多個孤立的市場上,每個市場都有諸如CA、瀏覽器、股票等私有的黑盒技術,不利于終端的規?;a,對產業鏈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在長期區域壟斷經營下,廣電在終端設置的黑盒已嚴重阻礙了廣電終端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這種黑盒技術來源于歐洲,我國整個數字電視市場被這種黑盒技術分割得支離破碎。
中國移動取得固網牌照預示著寬帶接入競爭的加劇,寬帶費用將下降,同時隨著2014年H.265技術的應用,寬帶網開啟高清甚至超高清網絡直播的條件將成熟,廣電因為機頂盒終端包袱,技術平臺升級困難,有線電視正在升級的高清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其優勢將蕩然無存。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同樣是至理名言。廣電行業不可能僅僅依靠幾個CA、中間件或機頂盒公司就能與互聯網產業抗衡,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有開放的胸懷,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改變通過黑盒技術控制產業鏈的思維模式,建立起一個高水平的有線電視工業體系。
4、基于下載CA和智能終端發展DVB+OTT幫助廣電產業不再錯失機會
從互聯網產業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是伴隨著網絡不斷拓寬和終端(先是PC,后是智能終端)性能不斷提高而推進的。廣電產業在2006年曾經有一個發展DVB+OTT的歷史機遇。
當時英特爾、戴爾、惠普等消費電子巨頭通過FCC向美國有線通訊協會提出,要求美國有線通訊協會(NCTA)在制定的下載CA(DCAS)技術規范時也能適合個人電腦,但遭到拒絕?,F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智能終端就是互聯網條件下的另一種形態的更接近實際的個人電腦,但當時的美國有線電視界并沒有把高性能的個人電腦當做有線電視終端,背后的玄機則是利益集團的阻撓。
因為,如果有線電視界引入個人電腦,將面臨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必須對電視加密系統進行規范,使其能夠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實現對數字電視的加密,而不影響個人電腦的芯片、操作系統等軟硬件生態系統的開放性,以及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流程,該選擇必須放棄私有封閉的加密技術體系,進而采用不影響軟硬件生態環境的標準化的標準透明的加密技術體系。第二種選擇則是,延續傳統的私有黑盒的加密技術,迫使英特爾的芯片內必須放置CA公司的黑盒,導致英特爾芯片的設計、訂貨、物流,都要在CA公司的管控下進行。
很顯然,第一個選擇將迫使CA公司放棄黑盒,放棄黑盒將意味著放棄對產業鏈的控制,也就意味著要放棄壟斷利潤,所以導致美國DCAS的夭折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市場問題。同時,放棄黑盒也與CA公司長期向人們灌輸的“保護封閉黑盒=安全”的傳統安全理念相違背,長期依靠信息不對稱經營的盈利模式將崩潰。第二個選擇,很顯然英特爾不可能受控于CA公司,即使英特爾被迫答應也難以實施。比如,戴爾計劃生產一批支持有線電視的電腦,首先需要提前向CA公司提出申請,再由CA公司向英特爾發出預埋在芯片中的密鑰,英特爾經過4個月的生產流程,經過CA公司的黑盒監管和認證,將芯片交到戴爾手中,而戴爾再需1-2個月生產出符合要求的電腦進入銷售渠道,最后經過1-3個月進入消費者手中,整個流程大約需要7-10個月時間。為配合CA公司的黑盒子,按照每18個月升級一次的“摩爾定律”,整個生產銷售流程就占了一半時間。按目前飛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到一年技術就要升級一次,黑盒技術導致的漫長更新周期顯然不合時宜,勢必阻礙技術的創新,商業上不可行。
站在安全的角度,如果在英特爾芯片中設置黑盒,英特爾和CA公司都是黑盒的知情者,難以界定安全責任。如果仍由CA公司主導產業發展,英特爾也不可能為了比自己體量小很多的CA公司的安全做背書。
這就不難理解,當時英特爾和PC陣營提出美國的下載CA不適合個人電腦而不可行。堅守黑盒的結果就是抵制了個人電腦進入有線電視行業,私有黑盒技術的持有者“挾持”了電視運營商,成功地阻擊了下載CA,結果導致美國有線電視錯過了一個與互聯網融合的寶貴機會,致使有線電視運營商從2008年開始,用戶逐年加速遞減。
隨著技術的升級和移動互聯產業的崛起,消費電子巨頭疲于應對新的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已沒有多余精力與處在封閉狀態的有線電視開展合作。按照曾經一心想進入電視市場的喬布斯生前所言,索尼、松下和我們已經盡力了,能夠做到的就是將一個盒子放進另外一個盒子里面??吹接芯€電視機頂盒與各種智能機頂盒巨大的差距,美國各界紛紛不看好機頂盒的未來,Comcast認為機頂盒還有2-3年的壽命。
隨著4G、5GWiFi等移動互聯產業的快速發展,移動運營商開始規劃超高清電視業務,移動智能終端產業正迅速向電視蔓延,迫使智能電視產業快速向超高清發展。超高清電視的處理能力不遜于現在的個人電腦,與2006年相同,歷史機遇又重新擺在了廣電產業面前。此次,希望廣電不再被封閉的黑盒CA以及既得利益者拖住與互聯網融合的腳步。
隨著寬帶及智能終端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留給廣電運營商了??纯椿ヂ摼W公司2013年以來在智能機頂盒和智能電視機上的頻頻動作,就可以看到整個廣電行業即將面臨的競爭形勢的嚴峻程度。
能夠適合在互聯網環境下運行的開放的下載CA,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5、為什么開展DVB+OTT業務必須采用開放的下載CA技術
站在廣電的角度,發展OTT必須基于DVB,也同時意味著需要以DVB為基礎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才能容納OTT,同時還要保障原先DVB業務的安全,這就必須消除原來固定黑盒CA技術帶來的技術平臺的封閉性。廣電總局在2012年頒布了《NGB下載CA技術規范》,定義了下載CA的接口規范。這個接口為開發CA應用軟件提供了依據,有利于廣電終端的標準化、智能化、產業化和市場化。但遺憾的是規范中保留了難以實施產業化的硬件黑盒部分。
因為將來的智能終端離不開互聯網,下載CA特有的安全軟件可下載更新機制,可以將數字電視的安全管控向前端延伸,降低終端的封閉性,形成“云”“端”聯動的安全機制。這種類似網絡交易或網絡銀行的安全機制,對核心數據的保存、失效恢復及重新生成等,將成為數字電視安全機制的中心。這時,數字電視的下載CA安全機制就必須融合網絡交易CA(Certificate
Authority)的安全機制,也符合智能平臺軟件及時更新的特點,實現基于硬件合法的數字電視CA功能主要由軟件實現。這種“軟件CA”的安全性到底如何呢?看看網絡交易的安全就知道了。
與泰信下載CA類似的安全機制在需要加密的電子商務領域應用廣泛。2012年這種安全機制保護了8萬億的網絡購物交易額,預計2013年將保護近13萬億。2012年我國廣電整體電視收視費410億,去除模擬收視費,數字電視CA系統所保護的收視費大約300多億,是電子商務金額的1/400,而且是在有安全缺陷的智能卡CA的保護下實現的,很少看到因為加密系統的不安全導致運營商損失的報道。與此相比,2013年的雙十一一天的網絡購物交易量超過400億,遠遠超過有線電視一年的數字電視收費。數額如此巨大的網絡交易,運營方并沒有要求必須在終端內設置一個黑盒子,而是依靠一串CA(Certificate Authority)認證數字完成,而泰信的安全機制卻遠沒有這么簡單。所以,泰信基于硬件合法性的下載CA安全性更高,更適合互聯網環境下數字電視加密的安全需求。
數字電視CA技術如果實現了可下載,安全策略可以快速更新,可以通過軟件升級快速彌補各種漏洞,實現更高強度的加密。所以,開放的加密系統反而更安全。如果NGB下載CA堅持一定要在芯片中設置黑盒,當滿足NGB的安全芯片產業鏈成熟之時,泰信下載CA不做修整就可以直接符合要求。
6、泰信下載CA已經具備實施條件
下載,顧名思義就是軟件的可下載更新,這就需要一個類似個人電腦的開放的軟硬件分離的環境,而個人電腦的產業基礎有一個類似BIOS的將軟硬件分離的接口規范。在這個標準的環境下,軟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立升級,硬件可以不斷提升性能。當有了更好的硬件后,可以運行更多能提升用戶體驗的軟件,當有了對硬件要求更高的軟件之后,又可以促使硬件的高速發展,軟硬件相互獨立、互相促進。“摩爾定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現在,傳統的性能差的嵌入式系統,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具備個人電腦的性能,這就是現在人們熟知的手機、平板、智能電視等智能終端。因為市場容量遠比傳統個人電腦大,所以智能終端對互聯網產業鏈發展的驅動力更大。終端的智能化就是泰信下載CA理想的運行環境。
早在2005年美國有線界熱議下載CA技術的時候,泰信就已經開始了下載CA的深入探索,并逐漸認識到發展無卡CA的出路是按照軟硬件分離原則,促使無卡CA向下載CA方向發展,并于2009年開始正式推廣下載式無卡CA,軟硬件分離的理想環境就是智能終端。
現在,智能終端產業已經成熟,終端性能快速提升,即使基于比C語言效率低的Java中間件,也可以順暢運行各種應用。如今我們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機、個人電腦會收到很多更新升級信息,這些升級大部分是為了提高系統安全性,開放的可持續升級的系統反而更安全。所以,下載CA具備了實施條件。
利用下載CA技術,可以幫助高速發展的智能終端產業為廣電運營商所利用,助力廣電與生機勃勃的互聯網產業快速對接。泰信下載CA已經在智能電視和智能機頂盒上成功應用并規模部署,智能終端成本的大幅下降為廣電運營商開展DVB+OTT業務創造了條件。
根據泰信對智能機頂盒市場成本的估算,高清智能機頂盒比普通非智能高清機頂盒的成本主要在內存部分。在2013年內存價格大幅上漲(大約2倍)的情況下,智能機頂盒的1GB內存比普通機頂盒的256MB內存高出7美元,NAND FLASH高出2美元,如果增加WiFi和藍牙模塊,成本還要增加2-3美元。這樣,帶有WiFi藍牙和大容量內存的智能機頂盒比廣電的普通機頂盒高出大約12美元,含稅成本要高出80-100元人民幣,但增加的這些成本是靈活開展OTT所必須的。即使這樣,智能機頂盒的造價已經降到大約300元,并不比功能性機頂盒成本高多少。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開展增值業務,智能機頂盒增加的成本不論是用戶、運營商,還是第三方的OTT提供商都是可以承擔的。
如果2014年存儲器恢復到正常價格,智能機頂盒的成本只比廣電功能機式的機頂盒高出不到50元人民幣。由于智能機頂盒的軟件開發可以采用標準化的方式進行,不需要重復開發和移植,分攤到每一臺機頂盒上的軟件開發成本將大幅下降,智能機頂盒的綜合成本有望在2014年接近廣電功能高清機頂盒。
7、下載CA的標準化目的已經達到
不論是美國當年討論的下載CA,還是中國正在推廣的下載CA,其目的都是讓機頂盒和電視機實現與CA無關的市場化銷售,讓付費電視終端真正變成消費電子產品。人們看電視所用的機頂盒并非一定通過運營商獲得,也可以自行購買,還可直接使用市場化銷售的智能電視機,拓展付費電視終端的適用范圍。通過市場驅動實現終端產品的升級換代。運營商不再需要訂制機頂盒,從而降低運營商開展業務的成本。同時,通過市場競爭不斷升級的高性能智能終端,滿足用戶不同的需要,增加用戶黏著度。
泰信早在2009年就利用自己定義的規范開始推廣下載CA。2012年,廣電總局頒布了《NGB下載CA技術規范》,雖然該規范保留了固定黑盒部分,但其定義了基于Java的下載CA接口,這個接口可以起到對下載CA重要的標準化作用。保留黑盒和不兼容智能卡CA是NGB下載CA難以推行的主要原因。
為了更快地推動下載CA技術,泰信基于終端硬件的在線特征和合法性,在不需要黑盒的情況下實現高安全,同時還對NGB下載CA的接口進行了拓展,將封閉的機頂盒客戶端軟件用與軟件無關的Java語言重新編寫,使下載CA能夠向下兼容,支持智能卡CA,實現了智能卡CA和終端的無關性。
泰信為了驗證下載CA可以實現市場化銷售,經過一年多時間開發了一款DVB+OTT智能機頂盒—泰信盒子T1,在該機頂盒上配備了完善后的下載CA
Java接口,同時將該接口對外開放,使得T1機頂盒不但能加載泰信下載CA,也能加載其它下載CA,其中也包括智能卡CA,從而讓機頂盒的使用不再受任何私有CA的限制。
為了幫助第三方開發應用,泰信送出和銷售了接近1000臺工程機,分布地區不僅僅局限于本土,還有歐美地區,為一些數字電視極客提供了基于Android的開發環境,在國內也聚集了一些技術高手。泰信也因此得到了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提高下載CA安全的諸多策略,真正做到了開放的加密系統反而比封閉的加密系統更安全,打破了“保護固定黑盒=安全”的傳統安全思維。
事實證明,基于下載CA是可以做到付費電視終端與CA的無關性。只要按照擴展后的NGB下載CA接口標準開發生產,機頂盒或一體機可以實現跨區域的市場化銷售,讓廣電產業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變成現實。至此,下載CA的標準化目標在技術層面終于實現。
8、基于下載CA開展可管可控的OTT業務
數字電視CA是對業務流進行加密,實際上是對機頂盒解密行為的控制,圍繞CA為中心完成基本的付費DVB功能。在雙向環境下,可以基于下載CA建立一個業務平臺,其它的OTT應用可以和CA控制的直播業務關聯,并通過下載CA通道進行管控。比如,在廣電集采或有補貼的DVB+OTT機頂盒上,所開展的OTT業務受到DVB的管制,如果用戶沒有繳費,OTT TV業務也不能運行,這樣可以保障廣電在開展OTT業務時,基本的DVB業務不流失。
就目前而言,廣電高清直播業務的優勢地位還存在,如果廣電運營商統一技術標準,開放終端市場并給一定的補貼,單純的OTT盒子廠家才有動力增加DVB功能。但是,所有的OTT機頂盒都不具備DVB模塊,導致OTT的發展與廣電沒有任何聯系, OTT發展的最終結果必定是DVB的萎縮,與DVB之間的競爭是一種零和游戲。如果廣電以開放的心態與OTT共同發展DVB+OTT業務,不但解決了互動內容匱乏的問題,而且至少在幾年內不論OTT機頂盒業務開展的如何紅火,廣電至少保住了基礎的DVB業務,不至于用戶大量流失。
詳見泰信官網《下載CA幫助廣電實現內容安全即可管可控》。
9、泰信下載CA最適合應用于廣電的家庭網關
在ICTC2013上,廣東有線王斌認為機頂盒已經成為廣電發展的包袱,機頂盒定制化集采導致其質量無法與同類家電相提并論,無法適應新的電視產業快速升級,用戶大量流失,廣電運營商有必要開始逐步淡化機頂盒配銷,轉而主攻家庭網關業務,擁抱互聯網,讓機頂盒變成一個消費類的產品,這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所以王斌先生的觀點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個觀點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詳情參見《機頂盒成為包袱廣電要主攻家庭網關》。
但是,如果不改變封閉的加密技術體系統一技術標準,廣電的家庭網關將會重走類似機頂盒的自定標準、不能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如果不能形成全國統一的標準和市場,終端成本仍會居高不下,仍然難以升級。結果可能是在電信運營商寬帶不斷升級的情況下,OTT TV將直接與各種終端建立聯系,結果就是將廣電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家庭網關短路,成為另一個封閉的機頂盒產業形態。同時,在封閉黑盒的CA技術體系下,機頂盒也難以實現市場化銷售,必須采用沒有硬件黑盒限制的下載CA技術。
因為,只要家庭網關內部涉及解碼、編碼、芯片工藝等快速更新的因素,在封閉的黑盒技術標準下,網關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照樣受到限制,無法達到專業化,注定是一個難以完成的艱巨任務。
廣電運營商的主要職責是電視運營,可以主導終端網關技術標準的制定,而研發生產工作應該由產業界完成,在統一開放的標準體系下,各個環節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勝出。將QAM轉化為IP的產品可以是一個低成本且標準化的產品,電視運營商親自研究網關也是因為沒有標準,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家庭網關的成敗取決于能否取消封閉技術的限制,引入透明化和標準化的下載CA技術,以促使廣電的家庭網關向市場化方向發展。
10、數字電視透明網關可助力廣電終端快速融入互聯網實現市場化
將數字電視DVB QAM信號解調之后,就可以變成與IP網絡融合的數字信號,傳統的DVB就可以與互聯網融合了,這應該是數字電視網關所起的主要作用。解密動作放在終端解碼器的前一個環節最安全,也符合端到端的管控要求,采用標準化的下載CA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
如果數字電視網關也具備解密、解碼和轉碼功能,勢必又回到了現在的機頂盒狀態,網關升級換代慢的弊端照樣存在,并隨著4K、8K超高清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終端技術的高速發展,家庭網關的技術開發周期要求會越來越短,難度也隨之加大。
如果數字電視網關內部只具備硬件黑盒解密功能,即所稱的無頭網關,網關通過DRM等其它加密手段再向其它智能終端發送直播流,將與解碼有關的終端升級換代轉移到其它智能終端產業,網關可以長期使用。雖然這是一種進步,但固定的黑盒長期使用遲早會有曝光的一天。繼續秉承“保護黑盒=安全”的思維,也勢必像現在的機頂盒產業那樣,發展道路越走越窄。下載CA是無頭網關最佳的選擇。如果將沒有黑盒限制的下載CA的使用范圍拓展到其它智能終端,數字電視家庭網關可以是標準化的和透明的。
在視頻互聯網時代,絕大部分的數據是下行的,這正是發揮廣電廣播優勢的場所。如果通過低成本的IPQAM(每個頻點可低至5USD),建立一個下行通道,就可以充分發揮DVB QAM高質量的下行優勢,上行數據可借助EoC、CM、手機或者其它運營商的寬帶,為OTT TV建立一個高質量的智能化視頻管道,在沒有固定黑盒的下載CA幫助下,可以將廣電的終端拓展到其它所有帶有屏幕的智能終端。
這時,數字電視網關不需要解密,網關可以是透明的,可以實現標準化的規模生產,大幅降低網關成本,并實現市場化銷售,借助移動互聯產業終端的技術進步和創新,幫助廣電融入互聯網。
在家庭內部通過將QAM簡單IP化,讓通用的IP設備,比如平板、手機及電腦具備運行下載CA的能力,促使廣電終端與互聯網充分融合,借助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壯大。比如當H.265視頻編碼格式普及時,因為家庭網關只是一個通道,只需在前端更換信源的編碼格式,就可以適應具備對應功能的智能終端,廣電可以不再承擔終端的成本,就可以開展4K甚至8K超高清業務。
因此,逐步放棄固定黑盒的過程就是廣電IP化的過程,也是廣電參與三網融合要做的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