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進步與互聯網帶寬的拓展,及互聯網上內容越來越豐富,通過非電視的智能設備(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看OTT互動點播電視的人越來越多。畢竟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更為舒服,人們在客廳看直播電視也是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現在人們可通過其它智能設備實現看電視的功能,市面上的電視機幾乎全部是智能化的,于是,電腦和電視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二者正在OTT的基礎上加速融合。
無論如何,電視智能化后還是電視,只不過電視內容具有時效性,而互聯網電視可不受時間限制,點擊率最高的仍然是在DVB電視上首播的電視劇。所以,不論互聯網上內容多么豐富,大都是傳統DVB電視首播后的內容沉淀,很多影視劇先在直播上熱起來,再在互聯上繼續發熱。及時獲得信息使得人們仍然離不開DVB直播,特別是時效性較強的新聞、體育、大型晚會等電視內容更是如此。通過互聯網提供直播又存在各種限制,比如圖像質量不高、卡頓難以解決,因此互聯網直播無法代替DVB直播。
內容豐富的互聯網點播好比是各種山珍海味和精美小吃,而DVB直播好比是大米饅頭,二者結合才能保證人們所需的營養與能量,DVB與OTT的融合對追求電視文化生活品質的人來說必不可少。
DVB直播涉及基本的電視文化生活,甚至涉及政治及社會安定,比如烏克蘭與俄羅斯斗氣,首先掐斷俄羅斯的直播電視頻道,所以對電視直播的管控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電視直播就像大米和小麥那樣需要基礎的安全保障,直播電視同樣面臨著安全管控。也正因如此,我國每個有線電視網和電視臺前端都要求架設監控設備。見下圖:

在國外的播控平臺也都是大同小異(見下圖):

現在互聯網上的直播在性質上與有線電視一樣,所以不論在哪個國家開辦網絡直播都是有限制的,因為如果無限制地在互聯網上開展電視直播,就相當于人們可以隨便開辦電視臺或有線電視網。當前,我國互聯網電視的快速發展導致監管上的滯后,快速發展的網絡電視技術讓一些終端廠家有條件進行直播匯聚,甚至自建直播服務器,不但播出安全沒有保證,而且還會涉及大量的版權問題。面對這種情況,相信對其進行規范和嚴格監管只是時間問題,終端廠家大量投資架設直播服務器很可能受到嚴查,相應機頂盒購買者的服務也得不到保障。
但是,基于智能終端技術的智能機頂盒發展符合產業政策,網絡電視服務也已經深入人心,將受管控的DVB直播電視與互聯網電視在智能機頂盒上融合,且像網絡機頂盒那樣可以市場化銷售,將是件兩全其美的事。但是能夠具備這些條件的產品并不多,目前能夠買到的只有泰信盒子,這種類型的產品有待豐富,同時也具有一些現實的阻力,因為區域運營的有線電視網絡通常把終端的壟斷銷售納入收入范圍之內,并以此獲取利潤,如果放開機頂盒市場勢必影響運營商的盈利。但如果繼續保持機頂盒壟斷,通過有線電視看網絡電視的人勢必越來越少,電視臺收視率也勢必下降,無法實現市場化發展的有線電視市場勢必萎縮,作為主流傳播媒體傳輸渠道的有線電視也缺乏相應的責任與擔當。
首先,在完成數字化平移之后機頂盒需求減小,終端銷售獲利空間也隨之減少,再加上人們已經習慣了廣電“免費”送盒子,終端投資成本增加;與IPTV及互聯網電視的競爭使得有線電視開展業務成本上升,以致存在用戶大規模流失的風險。
其次,將DVB直播優勢與互聯網電視融合,不但可以遏制IPTV對廣電用戶的分流,而且還可以與OTT網絡電視優勢互補,借助OTT的市場動力也能減少用戶流失。這樣一來,有線電視運營商就有了與互聯網電視融合的動力,有利于有線電視運營商的健康發展。
因為OTT具有明顯的市場化基因,由運營商壟斷控制終端的方式將被打破,技術標準統一開放,類似泰信盒子之類的能夠市場化銷售的DVB+OTT產品市場需求勢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