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移動業績發布會上,中國移動表示,2014年是4G發展第一年,將加大手機補貼的力度,計劃手機補貼增加至340億元,比去年提高大約30%。中國移動2013年手機補貼為263億元,較2012年增長了11%。
340億的補貼是對有線電視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一年的有線電視收視費用才400多億,也從來沒有動過給機頂盒廠家補貼的心思,反而還靠賣機頂盒獲利。是什么原因讓中國移動這么財大氣粗?難道它有花不完的錢?絕對不是!中國移動表現出的是一種開放的心態,也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
中國移動的網絡建好之后,就具備強大的通訊能力,它服務用戶數量的多少與所付出的運營成本關系不大,也就是在沒有滿負荷運行之前,中國移動增加或減少部分用戶,所付出的成本是一樣的。在沒有滿負荷前,不論對新增用戶的補貼多少,只要用戶向中移動交錢,中移動的盈利就會增加,而得到補貼的用戶還增加了對中移動的粘性。同樣,中國聯通和電信業同樣采取這種措施留住用戶。移動運營商高額的補貼其實是采用將其網絡剩余資源變現的手段,一方面吸引用戶入網,另一方面還吸引手機廠家支持其網絡建設,鼓勵廠家開發生產更多與其網絡連接的手機,壯大產業鏈。并不是只有電信運營商有這個能力對用戶和終端補貼,廣電運營商同樣有這種資源,而且是優質的廣播資源,廣播方式可以有更多的剩余資源用來對終端用戶進行補貼,以減少用戶流失率,增加利潤,但很多運營商將眼光放在控制機頂盒獲利的角度,只允許和其關系密切的廠家作為機頂盒供應商,在缺乏有效競爭的情況下,技術水平與互聯網產業的差距越來越大。
因為廣播式的有線電視在光端機下哪怕只有一個用戶,它的服務成本與用戶滿負荷狀態是一樣的,利用這些剩余資源對用戶進行補貼,可以留住用戶不脫網;對機頂盒終端廠家進行補貼,可以鼓勵更多的終端廠家生產支持廣電的終端,豐富用戶的終端選擇,同樣也可以留住用戶。現在廣電采取的措施極為封閉,完全壟斷機頂盒經營,不給終端廠家留出發展空間。如果廣電秉著開放的心態與互聯網融合,并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鼓勵機頂盒的市場化銷售,不再限制廠家進入有線電視市場,將順應時代的潮流與各方共贏。
然而,有線電視機頂盒屬于少數的不能全國通用的電子產品之一,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強調要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但在市場化發展的道路上,我國廣電產業卻一直保守。正是因為廣電壟斷機頂盒銷售,才導致機頂盒至今不是通過市場化更新換代的消費電子產品。在高清電視已經高度普及的當下,有線電視的高清普及率卻很低,廣電再無法“免費”送一臺人們一直等待的高清機頂盒,因為巨量的終端成本壓身,內耗不斷,在三網融合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廣電產業的市場化改革迫在眉睫。廣電的市場化必須首先實現標準化,而標準化的前提是技術的開放透明,消除不利于標準化的封閉黑盒技術,這就促使廣電必須采用開放先進的下載CA技術。而下載CA技術在泰信電子的努力下已經趨于成熟,并與傳統CA技術融合,在此基礎上泰信盒子T系列的成功推出驗證了廣電終端可以實現市場化銷售,對廣電終端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面對新形勢,有部分運營商敢為天下先。溫州是我國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廣電市場化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與泰信合作良好的溫州樂清、安吉兩市率先在全國開始了從捆綁盒子向捆綁服務的轉變,其主要參考電信的運營模式,他們積極尋求有終端生產能力的合作廠商,對終端統一定價進行市場化銷售,同時授權合作廠商可代銷售廣電的部分付費業務,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予分成,在刺激合作廠家銷售的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銷售渠道,減輕了終端投入的成本,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自主選擇終端的需求,實現了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