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13ICTC期間,由湖北、湖南等19家省級廣電網絡運營商共同發起的“中國廣電云服務產業聯盟”在杭州西溪賓館正式揭牌成立,并提出“標準趨同”概念格外引人關注。目的是實現跨域聯合,打造廣電共同市場,提升綜合競爭能力。標準混亂一直是中國廣電行業的頑疾,在面對標準一致透明的互聯網電視競爭下,以及國家總公司遲遲不能成立,聯盟提出“標準趨同”的口號,說明在廣電內部已經產生“打破現有廣電網絡地域割據的局面,相互抱團取暖,共同探討廣電網絡產業鏈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求。
在2013ICTC最后一天舉行的錢塘論道-中國云服務暨OTT產業高峰論壇上,湖北省有線網絡董事長呂值友發表精彩演講,他認為,有線網絡運營商在運營規模上與電信有非常大的差距,沒有規模也就無法產生規模化的效益,并深刻地認識到,有線網絡的技術標準不統一制約了廣電的規模化發展。呂值友的觀點正切中廣電的命脈,一度引起了產業界的強烈共鳴。
論壇主持人華數集團副總裁喬曉燕在談到廣電需要快速部署低成本機頂盒時,對是否采用成本較高的智能機頂盒有些糾結時,芯片提供商Mavell表示,針對芯片而言,只要盒子的銷量達到一定規模,智能終端與非智能終端成本相差不大,但是上規模的前提是必須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技術標準后,不但可以實現機頂盒的規模化和市場化銷售,降低機頂盒成本,還可為智能電視終端支持廣電的DVB業務打通了道路,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產業鏈向OTT TV終端一邊倒。
如今,包括PC、平板、手機都已經成為OTT TV終端,每年出貨量超過5億。因為有DVB模塊,智能電視機可以與廣電建立起聯系,但因為標準不統一,廠家無法支持,使得廣電與自己關系最近的智能終端無緣。
在一場有關智能終端的論壇上,廣電運營商與電視機廠家舉行了一個面對面的交流會,主辦方希望二者能夠聯手共同應對OTT挑戰,會上電視機廠家對各地廣電需要集成的混亂的中間件和CA頗有怨言,讓本來可以相互配合的廣電與電視機廠家無法聯合。標準的統一是廣電與電視廠家融合所必需的,因為規模化生產的電視機經受不起各地混亂技術體系的折騰。
實際上,廣電總局在有關技術標準的統一制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從2012年起,陸續發布了《NGB下載CA技術規范》、《NGB視頻點播技術規范》等技術標準,遺憾的是這些標準至今還停留在紙面上。
互聯網公司做電視發展OTT的目的是占據電視屏幕的入口,除了會使廣電處于滅頂的邊緣,也使電視機價格大幅縮水,無休止的價格戰甚至影響電視機產業的升級和有序、健康發展。所以,面對OTT,有線電視和電視機廠家都受到了沖擊,二者有抱團取暖的需求。有線電視可以借助電視技術的升級,大幅降低對機頂盒的投資,電視機廠家可借廣電高清直播優勢對抗進軍電視行業的入侵者。阻礙二者聯合的最大障礙就是標準的不統一。
為了實現數字化,廣電在標準制定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各個地區自立標準,已經完成了第一代的MPEG2機頂盒的投資。如果不實施標準化和市場化,很少廣電有實力進行第二輪的H.264高清機頂盒免費發放。今年H.265開始頒布,OTT終端迅速響應,這將促使明后年4K超高清開始普及,又需要重新更換機頂盒,這還不是終結,當2016年8K超高清電視業務開展時,又要考慮更換機頂盒。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高清還沒有普及,8K超高清更不在可預期的范圍內。站在廣電的非市場化體制下,產生這樣的想法并非偶然。但站在高度市場化的互聯網角度,一切皆有可能(請看《8K電視離我們很遠嗎?》一文)。
比如,H.264用了九年才基本統一天下,占據90%的視頻內容,H.265則是去年8月才通過草案,今年1月25日剛剛通過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批準,僅僅七個多月就由互聯網視頻公司實現了商業化。而在今年9月份,支持H.265的平板電腦和OTT機頂盒不斷問世。這種快速變化只有在充分市場化的互聯網視頻行業才能實現,讓技術更新換代緩慢的廣電行業無法想像。
H.265 "帶寬減半、清晰度翻倍"的明顯優勢對于視頻網站來說無疑是"旱苗得雨",不但解決高昂的寬帶費用,而且還可以降低CDN機房建設成本,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好的視頻體驗,用戶有動力重新購買終端,OTT終端廠家可以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芯片廠家也有動力開發下一代更新的終端芯片,從而構建起一個健康發展的產業鏈,讓市場對創新的驅動發揮作用。
預計,整個OTT TV產業鏈從H.264向H.265轉換將在3年內完成,屆時互聯網帶寬的拓展將使OTT TV產業具備開展4K甚至8K超高清電視業務的能力。
反觀廣電網絡,還在大量部署只有MPEG2的標清機頂盒,而正在推廣的H.264高清機頂盒還沒普及就很快要面臨淘汰。隨著超高清電視時代的來臨,機頂盒的成本將會大幅上升至千元以上。如果按照中國2億有線電視用戶規模,廣電繼續采用購買機頂盒方式發展業務,未來5年要完成多輪的機頂盒更換,保守估計廣電將至少需要3000億元的機頂盒投資。
以下數字是以有線電視能夠緊跟技術和市場發展步伐,全部依靠機頂盒發展為前提的估算。
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大約有2.3億,數字電視機頂盒用戶為1.7億,如果全部完成數字化還需要有0.7億機頂盒。如果按照全部數字化后的2.3億用戶計算,綜合考慮早期較高的標清機頂盒價格,以及現在高清機頂盒價格,按照每臺機頂盒平均300元計算,物流、倉儲、上門服務每戶平均50元,每戶綜合成本為350元。全部數字化機頂盒總花費為800億。
因為機頂盒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機頂盒幾年就壞掉,有的甚至可以到10年,平均按照6.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2.3億的機頂盒每年需要更換3500萬臺,每年的花費大約122億。
電視技術2014年開始向超高清方向發展,預計2016年4K超高清將開播,屆時高清機頂盒需要向4K超高清,甚至8K超高清更換。因為超高清機頂盒的硬件性能相比高清至少有4倍的提升,同時也推高軟件成本,即使按照現在機頂盒造價的2倍計算,包含部署費用每臺為650元,2.3億用戶需要花費1500億。
如果將來再從4K超高清向8K超高清過度,機頂盒預計會超千元。即使綜合成本按照1000元計算,廣電費用需要2300億。
按照每臺機頂盒耗電平均10瓦,按照每天開機3-4小時,2.3億臺機頂盒在使用壽命周期內的耗電相當于一座百萬千萬級的中型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如果隨著用戶需求的提升,中國機頂盒像美國那樣具備PVR錄像功能,需要較長的開機時間,能源消耗將會更高。有報道美國機頂盒經常需要24小時開機,成為家用電器的耗電大戶,相當于每年消耗掉兩座核電站的發電量。
不考慮之前的標清機頂盒開支和大量的能源消耗,如果到2020年廣電從普通高清發展到8K超高清,繼續走機頂盒的發展道路,僅僅與機頂盒有關的投資總額大約3000億,平均每年支出約500億,這是有線電視近一年的收入。
因此,單獨依靠壟斷的非市場化的機頂盒發展數字電視是不可行的,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必須首先統一技術標準,讓其適合市場化銷售的各種智能電視和智能終端,而不是僅僅從廣電控制的非市場化發展的機頂盒開始。
中國廣電行業涉及我國信息產業,幾乎是唯一的沒有實現全國統一市場化的行業。區域壟斷捆綁機頂盒的強制消費讓百姓意見很大,預計國家將會考慮是否向該行業繼續注資,因為區域封閉的滯后性導致廣電終端無法市場化發展,而市場化必須改變廣電標準混亂的局面。雖然有零散的廣電開始支持智能電視,但因為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這種零散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非常有限,很難形成規模。
因此,中國廣電盡快統一技術標準是行業自救要做的第一件事。